时间: 2025-05-20 21:0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21:02:04
词汇“告谒”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告谒”进行深入分析。
“告谒”的字面意思是请求谒见,即向某人提出见面的请求。在古代,这是一种正式的请求,通常用于向地位较高的人请求会面。
在文学作品中,“告谒”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员或文人向君主或高官请求见面的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求见”、“拜见”等词汇。
“告谒”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告”意为告知、请求,“谒”意为谒见、拜访。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更为通俗的表达方式。
在古代**,告谒是一种礼仪行为,体现了等级制度和尊重权威的文化特点。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更多地被简化为直接的预约或请求见面。
“告谒”一词给人以庄重、正式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规矩,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学*古代文学或历史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背景。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告谒”来营造古代的氛围,如:“月下独酌,思君心切,明日将携琴告谒。”
想象一位古代文人手持书信,身着长袍,步履庄重地走向府邸,这种场景可以通过古装剧或历史纪录片来视觉化。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告谒”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如“request an audience”(请求会面)在英语中可以找到。
“告谒”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和文化特点。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
1.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
2.
【谒】
(形声。从言,曷(hé)声。本义:禀告,陈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谒,白也。 、 《尔雅》-谒,告也。 、 《仪礼·觐礼》-摈者谒诸天子。 、 《礼记·曲礼》-能典谒矣。 、 《左传·隐公十一年》-惟我郑国之有请谒焉。 、 《国语·晋语》-不谒而归。 、 《战国策》-臣请谒其故。
【组词】
谒急、 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