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7:03
“七十二帝”这个词汇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七十二”通常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字,而“帝”指的是帝王或统治者。因此,“七十二帝”可以理解为指代七十二位帝王或统治者。
由于“七十二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象征性地指代众多历史上的帝王,或者在特定的历史叙述中提及。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直接使用,除非是在讨论特定的历史**或文化现象。
由于“七十二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由“七十二”和“帝”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的历史或文化叙述中。
在某些文化或历史叙述中,“七十二帝”可能被用来象征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或者指代某个特定时期内的多位统治者。
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感和帝王的权威,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历史变迁和权力更迭的思考。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七十二帝”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融入到诗歌或故事中,用以表达历史的深远和帝王的众多。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多位帝王的历史画卷;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庄严的古典音乐,以增强对“七十二帝”这一概念的感受。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类似的概念来表达,如“众多君主”或“历史上的统治者”。
“七十二帝”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角度来思考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叙述和象征意义。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3.
【二】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一加一的和。
【引证】
《说文》-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 、 《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因二以济民行。 、 《论语·公冶长》-赐也闻一以知二。 、 《韩非子·五蠹》-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组词】
二加四得六、 二府、 二太爷、 总数为二、 二形、 二难、 二仪、 二纪、 二氏、 二军、 二南、 二星、 二天
4.
【帝】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引证】
《字汇》-帝,上帝,天之神也。 、 《诗·大雅·文王》-帝命不时。
1. 【七十二】 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