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9:14
“从谏”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接受、采纳别人的建议或劝告。它强调的是一种开放的态度和对他人意见的尊重。
在文学作品中,“从谏”常常用来描述君主或领导者听取忠臣的建议,表现出明智和谦逊的品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专业的语境中,如政治、管理或教育领域,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纳谏、听从、采纳、接受 反义词:拒谏、不听、忽视、排斥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体现在语气和正式程度上,例如“纳谏”更偏向于正式和古代的用法,而“听从”则更为通用和口语化。
“从谏”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尚书》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出现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文本中。
在**传统文化中,“从谏”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在君主制社会中,能够听取和采纳臣子的建议被认为是君主贤明和政治清明的标志。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推崇,尤其是在强调民主和开放决策的环境中。
“从谏”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面的,它让我联想到开放、包容和智慧。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词可以传达出一种愿意倾听和改进的态度。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领导,他非常重视团队成员的意见,并且总是能够从谏如流。这种开放的管理风格极大地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从谏”:
晨曦微露,君王坐朝堂,
群臣进言,智慧如星光。
从谏如流,心怀天下苍生,
国泰民安,盛世长。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君王坐在宝座上,面带微笑,认真听取臣子的建议。背景音乐可能是庄严而平和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和谐与智慧的氛围。
在英语中,“从谏”可以对应为“to take advice”或“to heed counsel”。虽然这些表达在日常英语中更为常见,但它们传达的核心概念与“从谏”是一致的。
“从谏”这个词汇在我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对他人意见的尊重,也代表了开放和进步的态度。在学*和工作中,我努力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的决策和沟通中,以促进更好的合作和创新。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谏】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谏,证也。 、 《楚辞·七谏序》-谏者,正也。 、 周礼·司谏》注-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 、 《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掌谏五恶。 、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 、 《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 《周礼·地官》-保氏常谏王恶。 、 《战国策·赵策》-大臣强谏。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 、 诸葛亮《出师表》-忠谏之路。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为拒谏。
【组词】
谏阻纳质、 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