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8:10
“平淡无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事物缺乏变化和刺激,没有吸引人的特点或趣味。它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表现缺乏活力、创意或趣味性,给人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
在文学中,“平淡无味”常用来批评作品缺乏艺术魅力或情感深度,如“这部小说情节平淡无味,难以吸引读者”。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活动或经历,如“今天的聚会真是平淡无味,没什么特别的”。在专业领域,如烹饪或艺术评论中,它可能用来评价作品缺乏创新或味道不够丰富。
同义词中,“乏味”和“单调”更强调缺乏变化,而“枯燥”和“无趣”则更多指缺乏吸引力和兴趣。反义词则强调事物的活力、趣味性和丰富性。
“平淡无味”这个成语源自汉语,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其含义。在古代文学和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就已经被广泛使用,用以描述缺乏活力和趣味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平淡无味”常与追求“平淡是真”的生活哲学相对立。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新鲜刺激和多样化,因此“平淡无味”常被视为一种负面评价。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乏味、无聊和缺乏激情。它可能影响人们对于事物的评价和选择,促使人们追求更有趣、更有活力的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平淡无味”来形容一些重复性高、缺乏新意的活动,如某些例行公事或无聊的会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生活如水,平淡无味,却在不经意间,流淌出岁月的诗篇。”
视觉上,“平淡无味”可能让人联想到单调的色彩和重复的图案。听觉上,它可能与单调的节奏或重复的旋律相关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land”或“insipid”,它们也用来形容缺乏味道或趣味的事物。
“平淡无味”这个词汇在描述缺乏活力和趣味的事物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表达对某些事物的负面评价,也促使我们追求更有趣、更有活力的生活体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成调成五材,变化应节。
并且在闺房之内,她常常是被动的,也使君实感到~。
1.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2.
【淡】
(形声。从水,炎声。本义:味淡;味道不浓,不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淡,薄味也。 、 《礼记·中庸》-淡而不厌。 、 《礼记·表记》。注:“无酸酢少味也。”-君子淡以成。 、 《管子·水地》-淡也者,五味之中也。 、 《汉书·扬雄传》。注:“谓无主味也。”-大味必淡。 、 《世说新语·言语》-其水淡而清。
【组词】
淡酒;淡味;淡句、 淡而不厌、 淡菜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味】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味,滋味也。 、 《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鹖冠子·泰录》-味者,气之父母也。 、 《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 、 《吕氏春秋·察今》-一镬之味。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其味皆苦。 、 、
【组词】
味如嚼蜡、 入味、 味口、 味欲、 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