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0:57
消愁:字面意思是指消除忧愁、烦恼或不快的心情。基本含义是通过某种方式或活动来减轻或消除内心的忧虑和悲伤。
“消愁”一词源于汉语,由“消”和“愁”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感时花溅泪”可以理解为通过观赏花来消愁。
在**文化中,“消愁”常常与饮酒、赏花、听音乐等传统活动联系在一起。例如,古代文人常通过饮酒作诗来消愁,这种文化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消愁”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安慰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在困难时刻寻找慰藉和力量的行为,是一种积极面对困境的态度。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每当我感到压力和忧愁时,我会选择散步或听音乐来消愁。这些活动帮助我放松心情,重新找到内心的平静。
诗歌:
夜深人静时,独坐窗前,
一杯清茶,一本旧书,
消愁解闷,心随风远。
在英语中,“消愁”可以对应为“to alleviate sorrow”或“to soothe one's grief”。不同文化中,人们消愁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
“消愁”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调节的方式。通过理解和运用“消愁”,我学会了如何在面对困难时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1.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
2.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