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6:24
词汇“徂征”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徂”和“征”。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徂征”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徂征”的字面意思是“前往征讨”或“出征”。其中,“徂”表示“去”或“往”,“征”表示“征讨”或“征战”。因此,“徂征”整体上指的是军队或个人为了战争或征讨而离开家园,前往战场。
“徂征”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徂征”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和历史语境中仍保留其独特的韵味和意义。
在**古代,“徂征”常常与忠诚、勇气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战争和征讨的态度,以及对英雄主义的崇尚。
“徂征”这个词给人一种庄严和悲壮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士离开家园,踏上未知征程的场景,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家乡的眷恋。
在个人生活中,“徂征”可能不太常用,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学*历史时,这个词会频繁出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徂征”来营造一种历史和战争的氛围: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徂征千里兮战沙场,
英雄归来兮血染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战士整装待发的场景,战旗飘扬,战马嘶鸣。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壮的古风音乐,如《英雄的黎明》,来增强“徂征”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徂征”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go to war”或“embark on a campaign”可以传达相似的意义。
“徂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深度。通过学和运用“徂征”,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并在创作中灵活运用这一词汇。
1.
【徂】
(形声。从彳(chì)且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往;去)。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徂,往也。 、 《书·大禹谟》-汝徂征。 、 《书·胤征》-胤后承王命徂征。 、 《诗·卫风·氓》-自我徂尔。 、 《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
【组词】
徂川、 徂徕、 徂征
2.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