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5:04
徂年(cú niá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过去的年份”或“逝去的岁月”。它通常用来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或感慨,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徂年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古典诗词和散文中。例如,在表达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时,诗人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来营造一种怀旧和感慨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较低,可能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的演讲中。
徂年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楚辞》等,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文学作品中仍保留其独特的韵味和表达效果。
在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和人生哲学常常与自然现象相联系,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表达。徂年**这个词也承载了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徂年这个词常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过去的时光,那些美好的回忆和无法挽回的遗憾。这种情感反应在文学创作中尤为明显,能够增强作品的情感深度。
在个人生活中,徂年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回顾过去或感慨时光流逝时,可能会间接地表达这种情感。例如,在写日记或回忆录时,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
徂年如水,悄然流逝,
留下的,是岁月的痕迹。
在每一页日记中,
我们寻找着,那些逝去的时光。
徂年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老照片、泛黄的日记本或悠扬的怀旧音乐。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都能够增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ygone years”或“past years”,它们在意义上与徂年相似,但可能在情感色彩和使用频率上有所不同。
徂年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文学韵味和情感表达功能。它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学创作的深度和情感共鸣。
1.
【徂】
(形声。从彳(chì)且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往;去)。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徂,往也。 、 《书·大禹谟》-汝徂征。 、 《书·胤征》-胤后承王命徂征。 、 《诗·卫风·氓》-自我徂尔。 、 《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
【组词】
徂川、 徂徕、 徂征
2.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