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4:12
“朱衣象笏”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朱衣、象笏。朱衣指的是红色的官服,象笏则是古代官员上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通常由象牙制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古代官员的装束和仪态,象征着官职和威严。
在文学作品中,“朱衣象笏”常用来描绘官员的形象,尤其是在历史小说或古代诗词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涉及古代官场或历史话题的讨论中,仍可能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官制或文化。
同义词:官袍玉带、朝服笏板 反义词:布衣蔬食、平民百姓
“朱衣象笏”源自**古代的官服制度和礼仪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官员的服饰和仪态是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朱衣象笏不仅代表了官员的身份,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威严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场的复杂和权谋。
在观看历史剧或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我常常遇到“朱衣象笏”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官员的形象和背景。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官场的诗时,我可以这样写: “朱衣象笏映朝晖,官场风云几度回。”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官员身着朱衣,手持象笏,站在朝堂之上,周围是庄严的宫殿和肃穆的氛围。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古代宫廷音乐的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涉及不同的服饰和象征物,如欧洲中世纪的贵族服饰和权杖。
“朱衣象笏”这个成语不仅是*古代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礼仪的重要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承命以行。
1.
【朱】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2.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
3.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
4. 【笏】 (形声。从竹,勿声。本义: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 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