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9:27
游丝飞絮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飘动的细丝和飞舞的絮状物。它通常用来形容轻柔、飘逸、不稳定的物体或状态,如春天的柳絮、蜘蛛丝在风中飘扬的景象。
游丝飞絮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游丝”和“飞絮”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用来形容自然景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自然景象,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情感或思绪。
在**文化中,游丝飞絮常常与春天的景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生机和变化。它也常被用来形容女性的柔美和飘逸,如古代诗词中常用这个词汇来形容女子的轻盈和美丽。
游丝飞絮 这个词汇给人以轻盈、飘逸、梦幻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景象,以及某种难以捉摸的情感或思绪。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变化的感慨。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春天散步时看到柳树上的游丝飞絮随风飘扬,那景象让我感到宁静和美好。这个词汇也常出现在我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中,帮助我更生动地表达我的感受。
诗歌: 春风轻拂柳梢头, 游丝飞絮梦悠悠。 飘飘荡荡无归处, 只愿随风到天涯。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春风中柳树上的游丝飞絮轻轻飘落,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 听觉: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风声,以及柳絮飘落时细微的沙沙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形容轻盈、飘逸的物体或状态。例如,英语中可以用 "floating floss" 或 "drifting silk" 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游丝飞絮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变化的感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生动地描述自然景象和情感状态,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1.
【游】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游,旌旗之流也。 、 《诗·长发》-为下国缀旒。 、 《左传·桓公十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
2.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3.
【飞】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 、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 《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明珠弹于飞肉。 、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鸟倦飞而知还。 、 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
【组词】
飞凫、 飞翰、 飞鸿
4.
【絮】
(形声。从糸(mì),如声。本义:粗丝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好者为绵,恶者为絮。-絮,敝绵也。 、 《汉书·高帝纪》。古无木绵,以絮纳袷中,谓之装褚,曰袍。-絮三斤。 、 明·刘基《卖柑者言》-剖其中,干若败絮。 、
【组词】
絮衣、 絮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