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4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43:36
词汇“悯悯”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它与“怜悯”或“同情”有关,但具体的含义和用法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悯悯”可能指的是一种深切的同情或怜悯之情,强调内心的柔软和对他人的关怀。
由于“悯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文或诗词中,可能会找到一些使用“悯悯”来表达深切同情或哀伤情感的例子。
“悯”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怜悯、同情的意思,而“悯悯”可能是由“悯”字重复构成,用以加强语气,表达更深层次的同情情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情和怜悯被视为美德,因此“悯悯”这样的词汇可能会在强调道德修养的语境中出现。
“悯悯”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温柔、关怀和内心的柔软,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不幸的哀伤。
由于“悯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写作或表达深切同情时,可以考虑使用这个词汇来增添文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悯悯”来表达对自然界或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例如:“春风悯悯,抚慰着冬日的创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悲伤场景的画面,如一位老人孤独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周围是落寞的秋叶,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产生“悯悯”的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悯悯”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可以用“compassion”(同情)或“pity”(怜悯)等词汇来表达。
“悯悯”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特别是在需要表达深切同情和关怀的场合。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细腻度和表达的深度是有帮助的。
1.
【悯】
(形声。从心,闵(mǐn)声。本义:怜恤) 同本义。
【引证】
白居易《新乐府序》-隋堤柳,悯亡国也。 、 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组词】
悯人之凶、 悯念、 悯宥、 悯笑、 悯贫、 悯然
忧愁;烦闷。
【引证】
《孟子》-阨穷而不悯。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曲罢悯然。
【组词】
悯默、 悯悯、 悯愧、 悯叹、 悯时病俗
2.
【悯】
(形声。从心,闵(mǐn)声。本义:怜恤) 同本义。
【引证】
白居易《新乐府序》-隋堤柳,悯亡国也。 、 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组词】
悯人之凶、 悯念、 悯宥、 悯笑、 悯贫、 悯然
忧愁;烦闷。
【引证】
《孟子》-阨穷而不悯。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曲罢悯然。
【组词】
悯默、 悯悯、 悯愧、 悯叹、 悯时病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