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6:15
“悯惜”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悯”和“惜”两个字组成。其中,“悯”表示同情、怜悯,而“惜”表示珍惜、舍不得。结合起来,“悯惜”意味着对某人或某事的同情和珍惜,通常用于表达对不幸或脆弱事物的深切关怀和爱护。
在文学作品中,“悯惜”常用于描绘人物对弱小或不幸者的同情和关怀,如在古典诗词中表达对自然界或人类的悲悯之情。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表达深切同情时仍可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悯惜”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悯”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而“惜”字则更早,见于《诗经》。这两个字结合形成的“悯惜”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意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悯惜”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强调对他人的同情和关怀。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强调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特别是在对待弱势群体时。
“悯惜”这个词给人以温暖和关怀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善良、同情和爱护。在表达时,它能够传递出一种深切的情感关怀,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看到街头乞讨的老人时,内心涌起一股悯惜之情,这种情感促使我给予他们一些帮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悯惜的花朵静静开放,为夜行的旅人送去一丝温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孤独老人或受伤动物的画面,背景音乐可以选择柔和的钢琴曲,增强悯惜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悯惜”可以对应为“compassion”或“pity”,但“compassion”更强调深切的同情和关怀,而“pity”则可能带有一定的轻蔑意味。
通过对“悯惜”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深切同情和关怀时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让我在表达情感时更加细腻和准确。
1.
【悯】
(形声。从心,闵(mǐn)声。本义:怜恤) 同本义。
【引证】
白居易《新乐府序》-隋堤柳,悯亡国也。 、 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组词】
悯人之凶、 悯念、 悯宥、 悯笑、 悯贫、 悯然
忧愁;烦闷。
【引证】
《孟子》-阨穷而不悯。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曲罢悯然。
【组词】
悯默、 悯悯、 悯愧、 悯叹、 悯时病俗
2.
【惜】
(形声。从心,昔声。本义:哀痛,哀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惜,痛也。 、 《楚辞·惜誓序》-惜者,哀也。 、 汉·贾谊《论积贮疏》-为陛下惜之。 、 宋·苏洵《六国论》-惜其用武不终。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岁月为可惜。
【组词】
可惜、 痛惜、 惜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