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8:41
升山采珠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爬到山上寻找珍珠。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方法不当,徒劳无功,或者比喻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在文学作品中,升山采珠 常用来讽刺那些不切实际的追求或无效的努力。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提醒他人不要做无用功,或者在讨论策略和方法时指出其不切实际之处。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合理的商业策略或项目计划。
升山采珠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升山采珠,入海求珠。” 原意是指不切实际的追求,后来逐渐演变为比喻做事方法不当,徒劳无功。
在传统文化中,升山采珠** 反映了人们对实际效果和效率的重视。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务实,不要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以及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和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劝告朋友不要在不可能的项目上浪费时间和资源,提醒他们要更加务实和理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升山采珠梦难成,水中捞月影空留。”
想象一个人在陡峭的山上艰难地攀爬,试图找到珍珠,这个画面充满了徒劳和无奈。配上缓慢而沉重的音乐,可以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hasing rainbows",意指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升山采珠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做事方法和目标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1.
【升】
(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容量单位。
【引证】
《说文》。按,十合也。-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 、 《小尔雅》-两匊谓之升。 、 《诗·唐风·椒聊》-蕃衍盈升。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采】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引证】
《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 《法言·重黎》。注:“食税也。”-西采雍梁。 、 《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
4.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