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9:56
“儗不于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拟不于伦”,其中“拟”意为比较或比拟,“伦”指同类或同等。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某事物无法与同类事物相比较,因为其特殊性或卓越性超出了常规的比较范围。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非凡、独特或卓越,以至于无法找到合适的参照物进行比较。
在文学作品中,“儗不于伦”常用于形容主人公的非凡才能或特殊经历,如:“他的才华儗不于伦,无人能及。”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演讲中,它能够增添语言的深度和韵味。在专业领域,如艺术、科学或体育,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各自领域内达到顶尖水平的人物或成就。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儗不于伦”更强调的是在同类中的不可比拟性。
“儗不于伦”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其较为文雅和正式的特性,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通俗的表达。
在**文化中,强调个人或事物的独特性和卓越性是一种常见的价值观念。因此,“儗不于伦”这样的成语在强调个人成就或事物价值时非常有用,尤其是在赞扬或评价那些在某一领域内达到顶尖水平的人或事物时。
使用“儗不于伦”这个成语时,往往会给人一种庄重、尊敬和赞叹的情感反应。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卓越和非凡的向往,同时也可能让人感到一种距离感,因为这样的评价往往指向那些超出普通人理解或触及范围的非凡存在。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评价一位在音乐领域有着非凡成就的朋友时使用了“儗不于伦”这个成语,以表达我对他在音乐创作上独特才华的赞赏和敬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空中最亮的星,儗不于伦,照亮我前行的路。”
结合视觉,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艺术家在画布上挥洒着色彩,每一笔都显得那么独特和不可复制,仿佛在诉说着“儗不于伦”的故事。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独特的音乐作品,其旋律和和声的组合是如此新颖,以至于无法用常规的音乐理论来完全解释。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paralleled”或“without equal”,它们都传达了一种无法比拟的卓越性。
“儗不于伦”这个成语在强调独特性和卓越性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也反映了人们对非凡成就的尊重和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当地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提升语言的深度和韵味,同时也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评价。
1. 【儗】 〔嵳(。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伦】
(形声。从人,仑(lún)声。本义:辈,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伦,辈也。 、 《荀子·富国》-人伦并处。 、 《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 、 《礼记·曲礼下》-毛犹有伦。 、 汉·贾谊《过秦论》-廉颇赵奢之伦。
【组词】
伦辈、 伦序、 伦表、 伦品、 伦侯、 伦望、 伦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