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1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16:07
泯息(mǐn xī)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消失、停止或熄灭。它通常用来描述声音、气息、生命或某种状态的终止。
泯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消失、灭绝。息字意为呼吸、停止。两者结合,形成了泯息这个词汇,用来描述某种状态或活动的终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泯息有时与死亡或终结相关联,因此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用来表达哀伤或静谧的情感。
泯息给人一种沉静、终结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宁静、生命的脆弱或历史的终结。
在日常生活中,泯息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特定情境时,如电器故障或自然现象的终止,可能会用到。
诗歌:
夜幕降临,星光泯息,
寂静中,思绪飘逸。
在英语中,泯息可以对应词汇如“extinguish”或“cease”,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泯息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情感色彩的词汇,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文化内涵。
1.
【泯】
(形声。从水,民声。本义:灭,尽) 同本义。
【引证】
宋·王安石《伤仲永》-泯然众人。
【组词】
泯灭,泯没
乱;混乱。
【引证】
陆机《答贾长渊》-王室之乱,靡邦不泯。
【组词】
泯杂、 泯泯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