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1:21
词汇“桕烛”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桕”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而“烛”则是指蜡烛。然而,由于“桕烛”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
由于“桕烛”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如果存在,它可能出现在古文、诗词或特定的历史文献中,用以描述某种特定的场景或物品。
由于“桕烛”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很难提供具体的例句。如果它在古代文献中出现,可能是这样的句子:
由于“桕烛”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很难找到确切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如果“桕”指的是某种植物,那么“桕烛”可能与“植物蜡烛”或“植物油灯”有某种联系。
由于“桕烛”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如果“桕”指的是某种植物,那么“桕烛”可能是指用这种植物的油脂制成的蜡烛。
如果“桕烛”在古代文献中出现,它可能反映了当时人们使用特定植物油脂制作蜡烛的文化习俗。这种词汇可能与古代的照明技术和社会生活有关。
对于不熟悉“桕烛”的人来说,这个词汇可能带来一种神秘或古旧的情感联想,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夜晚和宁静的阅读时光。
由于“桕烛”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创作中,可以将“桕烛”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以描绘古代的场景或氛围:
由于“桕烛”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图片、音乐或视频来探讨其视觉和听觉联想。如果存在,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宁静夜晚和微弱的烛光。
由于“桕烛”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很难进行跨文化比较。如果“桕”指的是某种植物,那么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使用植物油脂制作蜡烛的习俗。
“桕烛”作为一个生僻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语言多样性和历史深度的认识。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词汇可以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增加文本的深度和丰富性。
1.
【桕】
乌桕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互生,略呈菱形,秋天变红,花单性,雌雄同株,种子的外面有白蜡层,用来制造蜡烛。叶子可以做黑色染料。树皮、叶均可入药,有解毒、利尿等作用。
桕脂。
【引证】
宋·慕容百才诗-阶走枫林叶,窗催桕烛花。
2.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