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4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43:33
词汇“圣策”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圣策”由两个字组成:“圣”通常指神圣、崇高、不可侵犯的,而“策”则可以指策略、计划或计策。结合起来,“圣策”可以理解为一种极其高明、神圣不可侵犯的策略或计划。
在文学作品中,“圣策”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超凡脱俗、智慧非凡的策略,如在历史小说或神话故事中,描述某位智者或神明提出的策略。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讨论策略或计划的语境中。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政治或商业策略讨论中,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形容一种极其高明的策略。
由于“圣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圣”和“策”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强调策略的神圣和高明。
在**传统文化中,“圣”字常常与圣人、圣贤联系在一起,代表着高尚和智慧。因此,“圣策”在文化上可能被视为一种极其高明和值得尊敬的策略。
“圣策”这个词汇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敬畏和尊重的情感,因为它暗示了一种超越常人的智慧和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圣策”这个词汇,除非在讨论非常高级或重要的策略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星辰指引,智者绘圣策,明日战场,胜利在望。”
想象一位智者在星光下绘制策略图,周围是古代的军事地图和兵器,这样的场景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神秘和庄严的视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圣策”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会使用“divine plan”或“sacred strategy”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圣策”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蕴含了智慧和神圣的意味,适合在描述极其高明的策略时使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
1.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圣,通也。 、 《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 、 《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睿作圣。 、 《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组词】
圣功、 圣子、 圣意、 圣明
2.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