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5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52:00
“出谋划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提出计划和策略。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个问题或情境中,提供智慧和策略,帮助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
“出谋划策”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和政治活动,最初用于描述军事将领或政治家的策略制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扩大到各个领域。
在**文化中,智者和谋士一直受到尊重。这个词汇体现了对智慧和策略的重视,反映了社会对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以智慧、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联想。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智者的尊重和对策略的兴趣。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担任出谋划策的角色,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解决方案,帮助团队克服了困难。
在诗歌中,可以将“出谋划策”融入描述智者的形象:
智者静坐,心海波澜,
出谋划策,风云变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智者坐在书桌前,周围是地图和书籍,手中拿着羽毛笔,正在沉思。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战鼓和号角的声音,象征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vise a strategy”或“plot a course”,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制定计划和策略的意思。
“出谋划策”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它不仅体现了对智慧和策略的尊重,也是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的重要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沟通的深度和策略性。
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其余的人,连老贺在内,也都~,各有贡献。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谋】
(形声。从言,某声。本义:考虑;谋划)。
同本义(侧重于商议出办法或盘算出主意)。
【引证】
《说文》-虑难曰谋。 、 《书·洪范》-聪作谋。 、 《左传·襄公四年》-咨难为谋。 、 《诗·小雅·苍伯》-谁适与谋。 、 《春秋·说题辞》-在事为诗,未发为谋。 、 《论衡·超奇》-心思为谋。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 《左传·庄公十年》-未能远谋。 、 、 《列子·汤问》-聚室而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谋诸漆工。
【组词】
谋谟殚神、 不谋而合;合谋、 谋及庶人、 思谋、 谋始、 谋章
3. 【划】
4.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