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1:58
“扫地尽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地上的灰尘扫得干干净净,形容彻底清除或完全消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彻底解决问题或消除障碍。
“扫地尽矣”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义直接反映了其比喻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物理上的清扫,也用于比喻意义上的彻底改变或消除。
在**文化中,彻底清除旧的,迎接新的,是一种常见的文化观念。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观念,常在描述重大变革时使用。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干净利落、彻底解决问题的正面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清新、整洁的环境,以及解决问题后的轻松感。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彻底完成某项任务后的满足感,如“经过一周的努力,家里的装修工作终于被扫地尽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旧梦扫地尽矣,新芽初绽,希望如晨曦。”
视觉上,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干净整洁的地面,听觉上,可能是扫帚扫过地面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weep away”或“wipe out”,但这些表达没有“扫地尽矣”那种彻底和完全的意味。
“扫地尽矣”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彻底清除,也常用于比喻意义上的彻底改变。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时,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尽矣。
祝公身为国子先生,而作此丑态,五经~。
1. 【扫】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
4.
【矣】
(形声。小篆字形,上面是“以”字,下面是“矢”。从矢,以声。“以”也可以理解为象矢飞逝的声音,是完成的语气。本义:语气词。是“了”)。
表示完成时态。
【引证】
《聊斋志异·狼三则》-骨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