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6:26
“抚绥万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安抚和稳定来平息各地的动荡。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温和的手段来维护秩序和和谐,通常用于描述国家或领导者对民众的关怀和治理。
在文学作品中,“抚绥万方”常用来形容君王的仁政或领导者的智慧治理,如“君王抚绥万方,民心所向”。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政治演讲或官方文件中,它可能被用来传达一种和平与稳定的愿景。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历史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和评价领导者的治理策略。
“抚绥万方”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政治理念,强调通过温和的手段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和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抚绥万方”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理念,即领导者应该以民为本,通过温和的政策来赢得民心。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领导者的责任和使命,即通过和平与稳定的方式来治理国家。
这个成语给人以平和、稳定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一个和谐的社会,领导者与民众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一个没有冲突和动荡的世界。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政治或社会问题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用来强调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抚绥万方”来描绘一个理想的国度:
在抚绥万方的国度里,
民心所向,和谐共处。
君王的仁政如春风,
吹拂四方,带来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和平的国度,民众安居乐业,领导者与民众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平和、舒缓的音乐来配合这个成语的意境。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peace and stability”或“governing with benevolence”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抚绥万方”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的政治理念,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和平与稳定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的精髓,并在适当的场合传达出和平与和谐的愿景。
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
1.
【抚】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撫,安也。 、 《国语·晋语八》-抚而泣之。 、 《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乘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组词】
抚弄、 抚心、 抚拭、 抚背
2.
【绥】
(会意。从糸(mì),从妥,“糸”与丝织品、绳索有关。“妥”表妥当、平安。合起来表示有了这绳索,人就稳妥了。本义:借以登车的绳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绥,车中把也。 、 《礼记·少仪》-负良绥君升所用、又、以散绥升。 、 《左传·哀公二年》-子良授太子绥。 、 《我国古代的车马》-《论语·乡党》说:孔子“升车必正立执绥。”
【组词】
执绥、 绥绳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