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8:43
“危急关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处于非常危险和紧急的时刻。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决策或行动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好坏,甚至是生死存亡。
在文学作品中,“危急关头”常用来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如小说、戏剧或电影中的高潮部分。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生活中遇到的紧急情况,如医疗急救、自然灾害等。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政治、商业等,这个词汇用来描述关键时刻的决策和行动。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情境的具体性,例如“千钧一发”更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和危险的程度。
“危急关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时间和情境敏感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紧急情况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强调在危急关头保持冷静和果断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这种文化价值观在历史故事、军事策略和日常生活中的决策中都有所体现。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紧张和紧迫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需要迅速做出决策的场景。它也可能引发对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联想。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在危急关头做出重要决策的经历,如在紧急医疗情况下做出选择,或在工作中面对突发**时的应对。
在诗歌中,可以将“危急关头”融入描述英雄或勇士在关键时刻的行动,如:
在危急关头,他如猛虎下山, 一剑封喉,敌军溃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战士在战场上面对敌军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紧张激烈的音乐来增强“危急关头”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critical moment”或“moment of cr****”,它们在语境和用法上与“危急关头”相似,但可能缺乏汉语成语的文化深度和历史背景。
“危急关头”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是描述紧急情况的有效工具,也是体现个人和集体在关键时刻应对能力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他能在~镇定自若、沉着应对。
1.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2.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
3.
【关】
(形声。从门,丱(guān)声。金文作“門”,象门里有门闩形,本象形字。小篆繁化,变成了形声字。本义:门闩)。
门闩。闩门的横木。
【引证】
《说文》-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 、 《史记·魏公子列传》-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
【组词】
关牡、 关楗、 关龠
4.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