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5:16
晓钟:字面意思是指清晨的钟声。基本含义是指在黎明时分敲响的钟声,常用来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或是清晨的宁静与清新。
晓钟一词源于古代,当时寺庙或宫廷在清晨敲钟以示新的一天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文学作品采用,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
在**文化中,晓钟常与寺庙、修行和清晨的宁静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内心的平静。
晓钟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宁静和庄严,它让人联想到清晨的清新空气和一天的开始,给人以希望和动力。
在个人生活中,晓钟可能让人想起某个清晨在寺庙或山间的经历,那种宁静和庄严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晓钟一杵,唤醒了沉睡的灵魂,晨光洒满大地,新的一天,新的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清晨的寺庙,晓钟正在敲响,空气中弥漫着*雾和宁静。结合音乐,可以是一段悠扬的钟声,让人感受到清晨的宁静和庄严。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awn's first light”或“Morning bell”,虽然具体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新的一天的开始和清晨的宁静。
晓钟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了清晨的钟声,还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内心的平静。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晓钟都有着丰富的表达和联想,是一个值得深入学和理解的词汇。
1.
【晓】
(象形。从日,尧声。本义:天明)。
同本义。今专指天刚亮。
【引证】
《说文》-晓,明也。 、 《淮南子·俶真》-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 唐·白居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 唐·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 、 《资治通鉴·唐纪》-晓当尽戮之。 、 唐·杜牧《阿房宫赋》-梳晓鬟也。 、 宋·柳永《雨霖铃》-晓风残月。
【组词】
破晓、 拂晓、 晓雾;晓舌、 晓暝、 晓行;晓鸡初啼;晓星;晓岚;鸡鸣报晓;晓夕、 晓天,晓色、 晓月,晓魄
2.
【钟】
(形声。左形,右声。鐘:本义:古代打击乐器,青铜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树达曰:“钟者,可捶之物。”-钟,乐钟也。 、 《广雅·释器》-钟,铃也。 、 《礼记·明堂位》-垂之和钟。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钟音之器也。 、 《淮南子·本经》-大钟鼎。 、 《国语·周语》-细钧有乐,钟兑音也。 、 宋·苏轼《石钟山记》-声如洪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