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7:47
“狎邪游”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放纵于不正当的娱乐或行为,特别是指沉迷于低俗、淫乱的活动。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用来描述那些不检点、不道德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狎邪游”常常用来描绘那些沉迷于酒色财气、放荡不羁的人物形象,如古代小说中的纨绔子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或文化背景下,可能会被用来批评某些人的生活方式。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伦理学,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讨论道德失范或社会风气的败坏。
同义词:放荡、淫乱、堕落、荒淫 反义词:正直、节制、自律、纯洁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行为和品质时各有侧重,但都与“狎邪游”所表达的负面意义相关。
“狎邪游”这个词汇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狎”字有亲近而不庄重之意,“邪”字指不正当,“游”字在这里指活动或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没有太大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狎邪游”通常被视为一种不良行为,与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相悖。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个词汇的使用不如古代频繁,但在讨论社会风气和道德问题时,仍会被提及。
提到“狎邪游”,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放纵、堕落、道德败坏等负面形象。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批评,因为它触及了社会道德和伦理的敏感区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某些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时,可能会被用来表达对某些不良行为的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狎邪游之徒,夜夜笙歌醉,晨曦不见日,悔恨已晚矣。”
提到“狎邪游”,可能会联想到昏暗的灯光、嘈杂的音乐和放纵的人群,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这个词汇的联想背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类似的行为,如英语中的“debauchery”或“licentiousness”,这些词汇也带有贬义,用来描述放纵和道德失范的行为。
“狎邪游”这个词汇在描述不正当行为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不仅揭示了行为的负面性质,也反映了社会对道德规范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对某些行为的评价和态度。
1.
【狎】
(形声。从犬,甲声。从犬,犬善与人玩耍。本义:驯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狎,犬可习也。 、 《新书》-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亲矣。
2.
【邪】
(mòyé)。
古同疑问词“耶”。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欺秦邪。 、 《世说新语·自新》-令名不彰邪。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何预我邪。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且非邪。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资治通鉴》-可迎之邪。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此画果真邪。 、
3.
【游】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游,旌旗之流也。 、 《诗·长发》-为下国缀旒。 、 《左传·桓公十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