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0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00:04
“京局”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位于北京(京)的某个官方机构或组织(局)。在字面意思上,“京”代表首都北京,“局”则指政府机构或部门。
在不同的语境下,“京局”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京局”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京”(首都)和“局”(机构)组合而成。在历史上,随着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确立,相关的政府机构也逐渐形成,“京局”这一表述也随之产生并沿用至今。
在**,北京作为首都,其政府机构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京局”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往往与权力、权威和中央决策联系在一起。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京局”可能带来一种正式、权威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严肃的工作环境、高级别的决策过程以及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参与一个由京局主办的研讨会,那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工作氛围和决策过程的严谨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京局”融入到对权力和决策的描绘中:
京局灯火夜未央, 决策如星辰,指引方向。 权力之塔高耸立, 万民仰望,心怀敬畏。
在视觉上,“京局”可能让人联想到庄严的建筑、整齐的制服和繁忙的工作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会议室中的讨论声、电话铃声和文件翻动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中央机构”或“国家机关”,如英文中的“central government agency”。
通过对“京局”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中的多重含义和应用场景。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政府机构,还承载了权力、权威和中央决策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理解和运用“京局”这样的词汇,对于传达精确的信息和理解复杂的语境至关重要。
1.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2.
【局】
(会意。从口,从尺。“尺”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本义:局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局,促也。 、 《诗·小雅·正月》-不敢不局。 、 潘民《乘舆箴》-意局而辞野。
【组词】
局守、 局定、 局囿、 局滞、 局蹐、 局脊、 局数、 局趣、 局局蹐蹐、 局促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