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4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43:20
“临川派”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主要指明代中后期以江西临川(今抚州市)为中心的一群文学家,其中以汤显祖最为著名。这个流派的特点是注重情感表达,强调文学的抒情性和艺术性,尤其在戏曲创作上有显著成就。
“临川派”一词源于明代中后期,因汤显祖等文学家主要活动在江西临川而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文学史家用来指代这一特定的文学流派。
在明代,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氛围的影响。临川派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情感表达和艺术追求的重视,也体现了明代文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
提到“临川派”,我联想到的是**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魅力。这个词汇让我感受到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厚重感。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曾深入探讨过“临川派”的文学特点和影响,这让我对**古典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典文学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
临川派的墨香,穿越时空的回廊,
汤显祖的笔下,情感如波涛汹涌。
牡丹亭中的梦,诉说着千古情长,
艺术的灵魂,在历史的长河中荡漾。
想象一幅画面:古朴的书房中,一位文人正沉浸在汤显祖的戏曲剧本中,四周是古典的家具和书画,窗外是临川的山水。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临川派”的文化氛围和艺术追求。
在西方文学中,类似“临川派”的流派可能是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情感和个性表达,如拜伦和雪莱的作品。
“临川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不仅代表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也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多样性和深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古典文学的精髓。
1.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2.
【川】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川,贯川通流水也。 、 《管子·度地》-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 、 《周礼·地官》-有川衡。 、 《易·需》-利涉大川。 、 《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 、 《诗·小雅·天保》-如川之方至。 、 《左传·宣公十二年》-川壅为泽。 、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组词】
川源、 顺尊、 川游、 川口、 川水、 川防、 川谷、 川坻、 川岗
3.
【派】
英文pass的音译
【组词】
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