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4:42
淫辞邪说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正当、不正派的言论或学说。其中,“淫”指的是过度、不正当,“辞”指的是言辞、言论,“邪”指的是不正、邪恶,“说”指的是学说、理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违背道德、伦理或正统观念的言论或理论。
在文学作品中,淫辞邪说 可能用来批判某些人物的言论或行为,强调其道德败坏或思想错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对某些不正当言论的直接批评。在专业领域,如哲学、伦理学或政治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讨论某些理论的正当性或道德性。
同义词:邪说歪理、异端邪说、妖言惑众 反义词:正统言论、正道学说、真理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言论或学说的正当性或道德性方面有所不同,但都与淫辞邪说在意义上形成对比。
淫辞邪说 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淫”和“邪”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负面形容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批评和否定那些不正当或不道德的言论或学说。
在传统文化中,淫辞邪说** 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正名”观念相关,即言论和学说应当符合社会伦理和道德标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用于批评那些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道德标准的言论。
淫辞邪说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通常与道德败坏、思想错误等负面概念相关联。在使用这个词汇时,人们往往会感受到一种对不正当言论的强烈反感或批判。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些人的言论明显违背社会道德或伦理标准,我可能会使用淫辞邪说这个词汇来表达我的不满和批评。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淫辞邪说 作为一个主题,探讨言论的正当性和道德性,或者通过虚构一个宣扬淫辞邪说的角色,来展现其对社会的影响和后果。
在视觉上,淫辞邪说 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扭曲的图像,如扭曲的文字或邪恶的面孔。在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刺耳、不和谐的声音,如尖锐的批评声或混乱的辩论声。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英语中的“fallacy”(谬误)或“heresy”(异端),这些词汇也用于描述不正当或错误的言论或学说,但在具体用法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淫辞邪说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意味,用于否定那些违背道德和伦理标准的言论或学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提高对不正当言论的辨识能力和批判思维。
头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
1.
【淫】
(形声。从水,侌(yín)声。本义:浸淫;浸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注:“随其脉理而浸渍也。”-淫,侵淫随理也。 、 《考工记·匠人》-善防者水淫之。 、 《淮南子·览冥》。注:“平地出水为淫水。”-女娲积芦苇以止淫水。
2.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
3.
【邪】
(mòyé)。
古同疑问词“耶”。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欺秦邪。 、 《世说新语·自新》-令名不彰邪。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何预我邪。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且非邪。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资治通鉴》-可迎之邪。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此画果真邪。 、
4.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