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3:40
古籀(gǔ zhòu)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的是古代的文字,特别是指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文字因其古老和独特的书写风格,被统称为“古籀文”。
在文学和学术领域,“古籀”常用于描述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中的文字,特别是在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和语言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讨论中会频繁出现。
“古籀”一词源于对古代文字的研究和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字逐渐演变为更加规范和简化的形式,如小篆、隶书等。
在**文化中,古籀文被视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代的历史和思想,也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
古籀文给人一种古老、神秘和庄重的感觉。它们不仅是文字,更是历史的见证,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仪式、祭祀和权力结构。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曾深入研究过古籀文,这些文字的复杂性和美感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古籀文,刻石间,千年风霜,字字如剑。”
古籀文的图像给人一种古老和神秘的感觉,可以联想到古代的铜器、石碑和祭祀场景。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古老文字如埃及的象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也具有类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古籀文不仅是语言学和历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连接现代人与古代文明的桥梁。通过学*和理解古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1.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2.
【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籀,读书也。 、 《春秋传》。按,今本《左传》凡卦兆之词皆以繇为之。-卜籀云。 、 章炳麟《检论·订孔下》-重籀《论语》诸书。 、 清·龚自珍《知归子赞》-睲河海之行、帝王、妃后、臣宰、农工、徒隶之法,无不籀也。
【组词】
籀读、 籀书
抽取;引出。 同: 抽
【引证】
唐·李俨《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序-挥兔豪而匪固,籀鱼网而终灭。
【组词】
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