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7:2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7:28:38
“指名道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明确地说出某人的名字和姓氏。基本含义是指在提到某人时,不使用代称或隐晦的说法,而是直接使用其真实姓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强调提及某人时的直接性和明确性。
在不同的语境中,“指名道姓”的使用有所不同:
“指名道姓”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指名”和“道姓”两个词组合而成,强调提及某人时的直接性和明确性。在古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存在,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直接提及某人的姓名有时被视为一种尊重,尤其是在正式场合。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过于直接的提及可能会被视为不礼貌或冒犯。
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直接、明确和坦率的沟通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引起紧张或不适,尤其是在涉及批评或指责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需要明确指出某人时使用这个成语,例如在团队会议中指出某个具体成员的责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晨曦的光芒中,
我指名道姓,呼唤你的名字,
穿越时空的界限,
直达你心灵的深处。
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个严肃的会议场景,有人在直接点名批评某人,周围的人都在认真倾听。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ll someone by their name”或“name and shame”,强调直接性和明确性。
“指名道姓”这个成语在强调直接性和明确性方面非常有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尤其是在需要明确指出某人时。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多重含义和应用场景。
华程继续指名道姓地批评,毫不容情。
他~地说,好像真有其事。
1.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3.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
4.
【姓】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生,生亦声。本义:标志家族系统的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姓,人所生也。 、 《春秋·隐公八年》。按,神农母居姜水,黄帝母居姬水,舜母居姚虚,因以为姓。故从女生。-左氏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赐姓刘氏,拜为郎中。 、 《后汉书·张衡传》-世为著姓。 、 刘恕《通鉴外纪》-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组词】
姓族、 姓字、 姓系、 姓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