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4:23
词汇“定立”在中文中的基本定义是指确定、建立或设立某事物,通常涉及决策、规划或法律程序。它强调的是一个过程,即通过一定的程序或协商来确定某事物的存在、性质或地位。
“定立”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定”和“立”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定”意味着稳定或确定,“立”意味着建立或设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定立”。
在**文化中,“定立”常常与权威和正式性联系在一起。例如,政府政策的定立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和公众的认可。
“定立”一词给人以稳定和正式的感觉,它传达了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和正式认可的决策过程。
在个人生活中,“定立”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目标的设定,如“我定立了新的学*计划,希望能在年底前掌握这门技能。”
在诗歌中,“定立”可以用来形容山峰的稳固,如“群山定立,岁月静好。”
视觉上,“定立”可能让人联想到稳固的建筑或坚定的眼神。听觉上,它可能与庄严的宣言或正式的会议声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定立”可以对应为“establish”或“set up”,虽然在不同文化中使用的具体词汇不同,但其核心意义——确定和建立——是相通的。
“定立”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多种语境和领域。它不仅传达了决策和建立的过程,还体现了权威和正式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定立”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意图和信息。
1.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2.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