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2:42
无名肿毒 是一个中医术语,指的是一种没有明显原因或症状不典型的皮肤或软组织感染。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名字的肿胀和毒素”,即这种病症没有特定的名称,但其特征是局部肿胀和可能的毒素积累。
在中医领域,无名肿毒 通常用于描述那些难以诊断或治疗的皮肤病或感染。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象征性地描述某种难以名状的痛苦或困扰。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中医或健康相关的话题时。
同义词:无名肿痛、无名肿块、无名疮疡 反义词:有名病症、已知感染
同义词在描述上更为具体,而反义词则强调了病症的已知性和可诊断性。
无名肿毒 这个词汇源自中医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中医文献中被广泛使用,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无名肿毒** 作为中医术语,反映了中医对病症的独特理解和治疗方法。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中医诊所或相关文献中。
无名肿毒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痛苦。它可能引发一种无助或困惑的情感,因为这种病症没有明确的名称和治疗方法。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有人遇到难以诊断的皮肤问题,可能会寻求中医的帮助,这时无名肿毒 这个词汇就可能被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将无名肿毒 比喻为生活中的某种难以名状的困扰:
心中的无名肿毒, 如影随形,难以言说。 寻求医者的智慧, 以草药之名,疗愈心灵的疮痍。
在视觉上,无名肿毒 可能让人联想到红肿、疼痛的皮肤病变。在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想起中医诊所中草药的香气和医生的低语。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无名肿毒 的词汇,但类似的病症可能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名称和治疗方法。
无名肿毒 这个词汇在中医学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它反映了中医对病症的独特理解和治疗方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术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医文化和传统医学。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3.
【肿】
(形声。从肉,中(重)声。本义: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肿,痈也。 、 《论衡·状留》-肉暴长曰肿。 、 《周礼·疡医》。注:“痈而上创者。”-肿疡。 、 《吕氏春秋·尽数》-郁处头,则为肿为风。 、 《周礼·天官》。郑玄注:“肿疡,痈而上生疮者”-疡医掌肿疡。
浮胀;肿胀。
【引证】
《水浒传》-看那店主人,打的半边脸都肿了,半日挣扎不起。
【组词】
肿泄、 肿哙、 肿疡、 肿病
4.
【毒】
(会意。从屮(象草木初生),毒声。本义:毒草滋生)。
毒物;毒纯洁。
【引证】
《说文》-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 、 《周礼·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