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2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24:04
“周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全身、整个身体。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动物的身体整体,强调的是从头部到脚部的全部范围。
在文学作品中,“周身”常用来形容人物的状态,如“他周身散发着自信的光芒”。在口语中,可能会说“感觉周身不舒服”来表达全身都不舒服的感觉。在医学或健身领域,可能会用“周身锻炼”来指代全身性的**或治疗。
同义词“全身”和“周身”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周身”更强调整体的包围感。“浑身”则常用于描述感觉或状态,如“浑身是劲”。
“周身”由“周”和“身”两个字组成。“周”字有环绕、全面的意思,“身”指身体。在古代汉语中,“周身”就已经用来形容身体的整体状态,这一用法一直延续至今。
在**文化中,身体的健康和完整性被高度重视,因此“周身”这样的词汇在描述健康状态时非常常见。它也常出现在中医理论中,用来描述气血的循环和身体的整体平衡。
“周身”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保护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一个完整的、被包围的身体状态。它也可以引发对健康和活力的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周身”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劳累后,全身感到疲惫的状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晨曦中,她周身披着金色的光辉,如同初绽的花朵,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想象一个人站在阳光下,周身被温暖的光线包围,这种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满足的感觉。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旋律,如同轻柔的抚摸,覆盖全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over the body”或“from head to to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全身的概念。
“周身”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实用且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身体的物理状态,还隐含了对整体性和完整性的重视。在学*汉语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周身”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