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9:29
“五经魁首”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科举制度,特指在科举考试中,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科目的第一名。字面意思是指在五经考试中成绩最为优异的考生,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一领域或学科中表现最为出色,位居榜首。
在文学作品中,“五经魁首”常用来比喻某人在学术或专业领域中的卓越成就。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提及历史或传统文化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历史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描述某人在学术上的顶尖地位。
同义词:
反义词:
“五经魁首”源自**古代的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始于隋唐,盛行于明清,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文学和学术讨论中仍被用来形容在某领域中的顶尖人物。
在**传统文化中,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五经魁首”代表了极高的荣誉和成就。这个词汇体现了对知识和学术成就的尊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和学术的重视。
提到“五经魁首”,我联想到的是古代学者的勤奋和智慧,以及他们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情感,让人想到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教授,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被同行誉为“五经魁首”。这个称号不仅是对他学术成就的认可,也是对他不懈追求和勤奋工作的肯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经魁首”:
古卷翻开,智慧的光芒,
五经魁首,知识的巅峰。
笔下生花,思想的火花,
历史长河,璀璨的星。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古朴的书房中,烛光下翻阅着古籍,周围是堆积如山的书籍。背景音乐是古琴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学术巨匠”或“领域领袖”,用来形容在某一学术或专业领域中具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五经魁首”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也体现了对知识和学术成就的尊重。在现代语境中,它仍然被用来形容在某领域中的顶尖人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和传达对学术和知识成就的尊重和敬意。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
3.
【魁】
(形声。从斗,鬼声。“斗”,长柄酒勺。本义:汤勺,调羹。长柄大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魁,羹抖也。 、 《汉书·梅福传》-授以魁柄。 、 晋·郭璞《易洞林》-太子洗马荀子骥家中以龙铜魁作食欻鸣。
4.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