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4:51
工资标准:这个词组由“工资”和“标准”两个词组成。“工资”指的是雇员因工作而获得的报酬,通常以货币形式支付。“标准”则指的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或尺度。因此,“工资标准”指的是确定工资水平的规定或基准,它通常由政府、行业组织或企业内部设定,用以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在不同的语境中,“工资标准”的使用有所不同:
“工资”一词源自中古英语的“wage”,意为“支付”,而“标准”则源自中古法语的“estandard”,意为“旗帜”,后引申为“准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结合形成了“工资标准”这一现代概念。
在不同的文化和国家中,工资标准的设定和执行方式各异。在一些国家,政府会设定最低工资标准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而在其他国家,这一标准可能由市场力量决定。工资标准也反映了社会对公平和正义的看法。
对于许多人来说,工资标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安全。因此,这个词组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公平、正义和生存问题的深刻思考。
在职业生涯中,我曾参与过制定公司内部的工资标准,这是一个需要平衡多方利益、确保公平性的复杂过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工资标准,是劳动者心中的秤,衡量着每一滴汗水的价值。”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工人站在工厂门前,手中拿着标有“工资标准”的牌子,背景是朝阳初升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劳动者的希望和挑战。
在不同国家,“工资标准”的设定和执行方式各异。例如,德国的工资标准通常由工会和雇主协会通过集体谈判确定,而在美国,最低工资标准则由联邦和州政府设定。
“工资标准”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概念,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经济福祉,也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组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讨论与工作报酬相关的问题。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资】
(形声。从贝,次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钱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资,货也。 、 《广雅》-资,川也。 、 《易·旅》-怀其资 、 《诗·大雅·板》-丧乱蔑资。 、 《战国策·秦策一》-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 《战国策·燕策》-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应得之资。 、 《广东军务记》-富者捐资。 、 清·方苞《狱中杂记》-中家以上,皆竭资取得。 、 清·周容《芋老人传》-厚资而遣之。
【组词】
投资、 内资;外资;集资;薪资、 茶资、 资业、 借资
3.
【标】
(形声。从木,票声。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标,木杪末也。 、 《管子·霸言》-大本而小标。
【组词】
标枝、 标末
4.
【准】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公文用语 。始于唐·五代 表示允许,认可。
【引证】
《周书·文帝纪下》-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
【组词】
批准;照准;准如所请 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准前例办理;准平原;准尉 表示依据、根据准某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