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6 01:5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6 01:58:40
词汇“枉伤”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枉”和“伤”。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枉伤”字面意思是指不公正或无谓的伤害。其中,“枉”意味着不公正、错误或无用,而“伤”则指伤害、损害。结合起来,“枉伤”通常指的是因为错误、不公正或无谓的原因而造成的伤害。
在文学作品中,“枉伤”常用来描述人物因误解、冤屈或不公正的社会环境而受到的伤害。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表达对某人因不公正待遇而感到的同情或愤怒。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用来分析和讨论不公正现象及其对个体或社会的影响。
“枉”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弯曲、不直,后引申为不公正、错误。“伤”字则较早出现,意为伤害、损害。两者结合形成的“枉伤”一词,反映了汉语中词汇组合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精确性。
在**传统文化中,“枉伤”常与正义、道德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被用来批判不公正现象,呼吁社会正义。
“枉伤”这个词带有一种悲愤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无辜受害者的形象,激发人们对不公正现象的反思和批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一些因误解或不公正待遇而受到伤害的案例,这时“枉伤”这个词就能准确地表达我们的同情和愤怒。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枉伤的影子,在寂静的街道上徘徊,寻找着失落的正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夜晚的街道上行走,背景音乐可以是悲伤的小提琴曲,增强“枉伤”带来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just harm”或“wrongful injury”,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指向不公正或错误造成的伤害。
通过对“枉伤”这个词汇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以及它在表达不公正和呼吁正义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我们表达的深度和精确性。
1.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2.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