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4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44:24
词汇“枉人”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地方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枉”通常指不正、不直或冤枉,而“人”指人。结合起来,“枉人”可能指的是被冤枉或不公正对待的人。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枉人”的字面意思是指被冤枉或不公正对待的人。
“枉人”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其中“枉”字古已有之,意为不正或冤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地区或社群中仍保留其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正义”和“公平”,因此“枉人”这个词汇反映了社会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正现象的批判。
提到“枉人”,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不公、冤屈和同情。这个词汇可能唤起人们对正义的渴望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因为误会或他人的错误判断而感到被冤枉的情况,这时“枉人”这个词汇就能很好地表达这种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枉人”来表达对不公正现象的批判和对受害者的同情,如:
在正义的天平上,
你是那被遗忘的枉人,
无声的泪水,
诉说着世间的冷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被误解或冤枉的人,面带无奈和悲伤的表情。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抒情的旋律来表达“枉人”的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被冤枉的人”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枉人”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对于正义和公平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现象。
1.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