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4:39
“欢伯”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欢乐的伯父”或“快乐的伯父”。在古代文学中,它有时被用来形容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的**。
在文学作品中,“欢伯”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慈祥、幽默的**角色,给故事增添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方言或特定社群中可能有所使用。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见,除非是在讨论文学作品或历史人物时。
“欢伯”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对的尊称,结合了“欢乐”的意象,逐渐演变成形容一个性格开朗的。在历史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见,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
在传统文化中,通常被赋予智慧和慈祥的形象。因此,“欢伯”这个词汇也承载了这种文化期待,即**应该是家庭和社会的快乐源泉。
“欢伯”这个词汇给人带来温馨和愉悦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一个和蔼可亲、乐观向上的**形象。这种联想有助于在交流中传达积极和友好的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个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可能会用“欢伯”来形容他,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和喜爱。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欢伯笑语盈盈,岁月静好,共赏花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慈眉善目的**,面带微笑,周围环绕着欢声笑语。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快愉悦的旋律,增强“欢伯”带来的快乐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能存在于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的“jolly uncle”或“merry grandfather”。
“欢伯”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传递了积极、乐观的情感,有助于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营造愉快的氛围。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强文化理解。
1.
【欢】
(形声。从欠,雚(guàn)声。本义:喜悦,高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欢,喜乐也。 、 《礼记·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 、 《荀子·大略》-夫妇不得不驩。 、 《庄子·至乐》-若果养乎?予果欢乎? 、 《韩非子·说林上》-许子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 、 《战国策·秦策》-而大国与之懽。 、 《庄子·渔父》-饮酒则欢乐。 、 《汉书·李广苏建传》-今日之欢。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众宾欢也。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欢动一城。 、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奉一日之欢。
【组词】
欢容、 欢洽、 欢哄、 欢情
2.
【伯】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伯,长也。 、 《诗·邶风 ·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 《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 《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 、 《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访方伯。 、 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组词】
伯氏、 伯兄、 伯氏、 伯歌季舞、 伯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