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8:09
欢叫:指高兴、兴奋时发出的叫声,通常带有积极、愉快的情感色彩。
欢叫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欢”和“叫”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欢”表示高兴、喜悦,“叫”表示发出声音。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表示高兴时发出声音的词汇。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欢叫通常与庆祝和喜悦的场合相关联。例如,在节日、婚礼或体育比赛中,人们常常通过欢叫来表达他们的快乐和兴奋。
欢叫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快乐、自由和活力。这种词汇在表达时能够传递出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交流的效果。
在个人生活中,欢叫可能出现在各种快乐的时刻,如生日派对、朋友聚会或旅行中。这些时刻的欢叫不仅是对快乐的表达,也是对美好记忆的留存。
在诗歌中,欢叫可以用来描绘自然界的生机:
春风拂过,花儿欢叫, 绿叶轻摇,鸟儿歌唱。
结合图片,欢叫可能让人联想到孩子们在海滩上奔跑的场景,或是鸟儿在蓝天中翱翔的画面。听觉上,欢叫可能让人想起清脆的鸟鸣或是孩子们的笑声。
在不同语言中,欢叫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表达的情感和情境通常是相似的。例如,英语中的“cheer”或“shout for joy”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
欢叫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积极情感的词汇,它在语言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欢叫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情感的传递。
1.
【欢】
(形声。从欠,雚(guàn)声。本义:喜悦,高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欢,喜乐也。 、 《礼记·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 、 《荀子·大略》-夫妇不得不驩。 、 《庄子·至乐》-若果养乎?予果欢乎? 、 《韩非子·说林上》-许子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 、 《战国策·秦策》-而大国与之懽。 、 《庄子·渔父》-饮酒则欢乐。 、 《汉书·李广苏建传》-今日之欢。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众宾欢也。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欢动一城。 、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奉一日之欢。
【组词】
欢容、 欢洽、 欢哄、 欢情
2.
【叫】
(形声。本义:呼,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叫,嘑也。 、 《诗·小雅·北山》-或不知叫号。 、 《楚辞·疾世》。注:“急呼也。”-叫我友兮配耦。 、 张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 、 唐·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
【组词】
叫命、 叫聒、 叫号、 叫头、 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