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8:02
词汇“九疑”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九疑”这一词汇的分析:
“九疑”字面意思是指九个疑问或九个不确定的地方。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指的是九个难以解答的问题或九个令人困惑的地方。
由于“九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复杂问题或难以理解的现象时。
由于“九疑”不常见,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九疑”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对数字“九”的神秘化理解,以及“疑”作为疑问或不确定的含义。在语言演变中,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特定性和不常用性而逐渐淡出日常语言使用。
在古代文化中,数字“九”常常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如九天、九地等。因此,“九疑”可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被用来描述极其复杂或难以理解的问题。
对于我个人而言,“九疑”带有一种神秘和深奥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哲学家对宇宙和人生问题的深刻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九疑”这个词汇的场合,但它激发了我对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九疑”:
在九疑的迷雾中,
哲人的智慧闪烁,
探寻着宇宙的奥秘,
解答着千古的疑问。
“九疑”可能让人联想到迷雾缭绕的山谷,或是古代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苦思冥想的场景。
由于“九疑”是一个非常特定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九疑”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数字和疑问的特殊表达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语言文化深层次的理解。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