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4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42:48
“东麓”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东”和“麓”两个字组成。其中,“东”指的是方位,即太阳升起的方向,代表东方;“麓”则是指山脚下的地方。因此,“东麓”字面意思是指山的东侧山脚下的区域。
在文学作品中,“东麓”常用来描绘风景或地点,赋予场景一种宁静或神秘的氛围。例如,在描述一个古老的寺庙或隐居之地时,可能会提到它位于某座山的东麓。
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地理位置或自然景观时,仍会被使用。
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地质学中,“东麓”可能用于精确描述地形或地貌特征。
“东麓”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东”和“麓”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汉语中,“东”作为方位词,一直表示东方;“麓”则源自古代对山脚的称呼,至今含义基本未变。
在**文化中,东方常被赋予吉祥、新生和希望的象征意义。因此,“东麓”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被用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东麓”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远离尘嚣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自然的和谐。
在旅行中,我曾到访过位于某座山东麓的古镇,那里的宁静和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照东麓山,鸟语花香伴我行。”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阳光透过*雾,照耀在山脚下的东麓,鸟鸣声和溪流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eastern foot of the mountai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东麓”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麓】
(形声。从林,鹿声。本义:生长在山脚的林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 按,山足大林也。-麓,林属于山为麓。 、 《水经注·漳水》注-麓者,林之大者也。 、 《礼记·王制》-林麓川泽。 、 《周礼·柞民》-掌攻草木及林麓。 、 《周礼》。郑玄注:“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林衡每大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