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3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37:44
徒唤奈何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徒劳地呼唤,却无可奈何”。它形容人在面对困境或无法改变的情况时,只能无奈地呼喊,却无法采取有效行动。这个成语传达了一种无力感和绝望情绪。
徒唤奈何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命运和无奈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各种语境中,成为表达无力感和绝望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徒唤奈何** 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命运的接受和对个人努力的有限性的认识。它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对于自然和宇宙规律的顺应。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深沉的悲伤和无力感,让人联想到在逆境中挣扎却无法改变现状的情景。它激发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个人能力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一些无法控制的情况时,感到徒唤奈何。例如,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我们只能遵守规定,无法改变大环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风起云涌,世事无常,
徒唤奈何,心事茫茫。
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狂风暴雨中,无助地呼喊,却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旋律,如萧邦的《夜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houting into the wind" 或 "crying in the wilderness",都传达了一种无力感和孤立无援的状态。
徒唤奈何 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在面对无法改变的困境时的无奈和无力感。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理解和表达人类情感的重要工具。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类在逆境中的心理状态,也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她也只有~的份了。
1.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
2.
【唤】
(形声。从口,奂(huàn)声。本义:呼,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唤,呼也。 、 《乐府诗集·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千呼万唤始出来。
【组词】
唤门、 唤应、 唤字叫背
3.
【奈】
如,如何。
【引证】
《礼记·曲礼下》-奈何去社稷也? 、 《史记·高祖本纪》-诸侯不从,奈何? 、 《韩非子·喻老》-无奈何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无可奈何。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亡奈何矣。 、 《淮南子·兵略训》-唯无形者,无可奈也。
这。
【引证】
《西厢记》-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
4.
【何】
(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 同: 荷
【引证】
《易·噬嗑》-何校灭耳,凶。 、 《易·大畜》-何天之衢。 、 《诗·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诗·商倾·长发》-何天之休,不競不絿。 、 《管子·小匡》-用此五子者何功。
【组词】
何校、 何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