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1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14:41
“了无惧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面对困难或危险时,脸上没有表现出任何恐惧的神色。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的勇敢和镇定,即使内心可能感到害怕,但外表依然保持冷静和无畏。
“了无惧色”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勇敢和镇定态度的赞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勇敢行为的标准表达之一。
在**文化中,勇敢和镇定被视为重要的美德。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这些品质的推崇,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赞扬。它让人联想到英雄形象,如历史上的名将或现代的勇士,激发人们对勇敢和无畏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使用了“了无惧色”来形容自己,尽管内心紧张,但外表保持镇定,最终成功完成了演讲。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起云涌时,他了无惧色,
心如止水,面如平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勇敢的战士面对敌军时的坚定表情;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激昂的进行曲,增强“了无惧色”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daunted”或“unflinching”,它们也传达了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坚定。
“了无惧色”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勇敢的行为,也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镇定和勇敢。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又使人将其弟子尽行,遣魁壮羯士衣甲持刀,临之以兵,并窃其所赐衣服而去,轲视而不信,了无惧色。
贼令牵出杀之。张先行,~。贼方犹豫,张骂不绝口,遂遇害。
1. 【了】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惧】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惧,恐也。 、 《墨子·尚同中》-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 、 《史记·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归。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荀子·解蔽》-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 、 《礼记·礼运》-喜怒哀惧爱恶欲。 、 《论语·子罕》-勇者不惧。
【组词】
惧思、 惧选、 惧高症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