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3:31
“清直”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清澈、正直。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表示一个人品行端正、廉洁无私。
在文学作品中,“清直”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被描述为“清直”之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清直”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例如“他为人清直,从不做亏心事”。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官员或律师的廉洁和正直。
同义词“正直”强调诚实和道德上的坚定,而“清直”更侧重于清澈和无私。反义词“狡猾”和“贪婪”则与“清直”形成鲜明对比,分别表示狡诈和贪欲。
“清直”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和现代用法基本一致。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和《史记》中,已有使用“清直”来形容人的品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保持相对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清直”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相辅相成。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反腐倡廉的背景下,“清直”成为评价官员和公务员的重要标准。
“清直”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光明、正义和纯洁。它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以清直著称,对待学生公正无私,深受学生爱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清直如山间溪流,涤净尘世烦忧。”
视觉上,“清直”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溪流或纯净的天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清脆的鸟鸣或悠扬的笛声。
在英语中,“integrity”一词与“清直”有相似的含义,都指正直和诚实。然而,“integrity”更侧重于完整性和一致性,而“清直”则更强调清澈和无私。
“清直”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品德,也反映了社会对正直和廉洁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清直”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语言表达的深度。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