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17:0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17:09:23
词汇“旌引”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和古风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或历史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旌引”进行分析:
“旌引”由两个字组成:“旌”和“引”。
结合起来,“旌引”字面意思是指用旌旗引导或带领,常用来形容军队或仪仗队伍的行进。
“旌”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一种旗帜。“引”字则较早见于金文,意为拉、牵。两者结合的“旌引”在古代文献中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不多见。
在**古代,旌旗是军队和仪仗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权威和秩序。因此,“旌引”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领导和指引。
“旌引”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宏大场面和权威象征。它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
由于“旌引”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旌引”来描绘军队的行进:
旌引如云遮天日,
战鼓雷鸣震山河。
将军策马前引领,
三军齐发势如虹。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lag-leading”或“banner-guiding”,但这些表达不如“旌引”那样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旌引”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度。在学*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汉语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1.
【旌】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旌,游车载旌析羽。 、 《礼记·明堂位》-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 、 《国语·吴语》-建旌提鼓。
【组词】
旌旄、 旌羽
2.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