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3:38
孤峰突起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单独一座山峰高耸突出,形容山峰在周围环境中显得格外突出和显著。基本含义是指某物或某人在众多同类中显得特别突出,与众不同。
在文学作品中,“孤峰突起”常用来比喻人物或事物的独特性和非凡性,如形容一个作家在文坛上的独特地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一群人中显得特别突出或与众不同。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地质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直接用来描述地貌特征。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独特性和普通性方面有所不同,但都与“孤峰突起”在表达突出和普通之间的对比有关。
“孤峰突起”这个词汇源自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后来被引申到比喻用法,用以形容在众多同类中显得特别突出的事物或人。在语言的发展中,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引申是常见的现象。
在**文化中,山峰常被赋予崇高和独立的象征意义,因此“孤峰突起”在文化上常与独立、坚韧和不随波逐流的精神相联系。
这个词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上的震撼,联想到孤独、坚强和与众不同的特质。它激发人们对独特性和个性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用“孤峰突起”来形容某个在团队中表现特别出色的人,或者在众多选择中特别突出的一个选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喧嚣的世界里,你是那孤峰突起,静静地守望着自己的天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孤独的山峰耸立在云雾之中,给人以壮丽和孤独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山峰的声音,带来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lone peak rising”,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传达的突出和孤独的意境是相似的。
“孤峰突起”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深刻的比喻,用以形容在众多同类中显得特别突出的事物或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桂林的山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便多是~。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峰】
(形声。从山,峯(fēng)声。本义:山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峯,山耑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夹岸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组词】
山峰、 高峰;孤峰;峰岫,峰朵,峰头;峰腹
3.
【突】
(会意。从穴,从犬。本义:犬从洞穴中突然窜出)。
狗从穴中突然而出。
【引证】
《说文》。徐锴系传:“犬匿于穴中伺人,人不意之,突然而出也。”-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 《汉书·刑法志》。注:“恶马也。”-是犹以鞿而御駻突。
4.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