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6:16
词汇“哀曼”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一个拼写错误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或方言中的词汇。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哀曼”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如果它是一个拼写错误,可能是指“哀婉”或“哀怨”,这两个词汇都有悲伤、哀愁的含义。
如果“哀曼”是“哀婉”的误写,那么它可能在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悲伤而婉转的情感表达,如诗歌、小说中的描写。
由于“哀曼”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示例句子将使用“哀婉”作为替代:
同义词:哀怨、悲切、凄婉 反义词:欢快、喜悦、明朗
如果“哀曼”是“哀婉”的误写,那么“哀婉”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形容悲伤而婉转的情感。
在文学和艺术中,哀婉的情感常常被用来表达深刻的个人体验和社会现实,如失恋、离别、死亡等主题。
哀婉的情感往往让人联想到柔和的音乐、细腻的画作和深情的诗歌,它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由于“哀曼”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个人应用方面无法提供具体经历或故事。
如果“哀曼”是“哀婉”的误写,可以尝试在诗歌中使用:
月光下的湖面,波光哀婉,
映照着失落的梦,轻轻摇曳。
哀婉的情感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的色调、悲伤的音乐和细腻的画面。
由于“哀曼”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无法进行跨文化比较。
由于“哀曼”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如果它是一个拼写错误,那么正确的词汇“哀婉”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常用于文学和艺术表达中,能够传达深刻的情感和美学价值。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曼】
(形声。小篆字形,从又,冒声。又,手。从“又”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曼,引也。 、 《诗·鲁颂·閟宫》-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 《列子·汤问》-韩娥因曼声哀哭。 、 《淮南子·泛论》-侯同曼声之歌。 、 《楚辞·招魂》-娥眉曼睩。长发曼鬋。 、 《汉书·礼乐志》-曼寿。 、 《汉书·司马迁传》-曼辞以自解。 、 《楚辞·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曼声歌之。
【组词】
曼胡、 曼寿、 曼啸、 曼志、 曼靡、 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