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3:03
“文绉绉”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人说话或写文章过于讲究文雅,显得有些做作或不自然。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文字绕来绕去”,即表达方式过于繁琐、矫揉造作。
“文绉绉”一词源于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可以推测其与古代文人的文雅风格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过于讲究文雅的表达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文雅被视为一种美德,但过度文雅则可能被视为做作。因此,“文绉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文雅与自然之间平衡的追求。
“文绉绉”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轻微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过于讲究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情况。它可能让人感到有些不自然和做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老师或演讲者说话文绉绉的,虽然听起来很文雅,但有时会让人难以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话语文绉绉,如古卷中的墨香,绕梁三日不绝。”
想象一位穿着古代文人服饰的人,手持书卷,缓缓吟诵,这种场景可能与“文绉绉”的意象相契合。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lowery”或“overly ornate”,用来形容过于华丽或繁复的表达方式。
“文绉绉”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语言风格,还反映了人们对文雅与自然之间平衡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绉】
细葛布。
【引证】
《说文》-绉,絺之细也。从糸,刍声。 、 《诗·鄘风·君子偕老》。传:“霑之靡者为绉。”-蒙彼绉絺。
【组词】
绉絺
绉缩,使起折痕。
【引证】
五代·冯延己《谒金门》-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组词】
绉纹、 绉巴巴、 绉漫漫
3.
【绉】
细葛布。
【引证】
《说文》-绉,絺之细也。从糸,刍声。 、 《诗·鄘风·君子偕老》。传:“霑之靡者为绉。”-蒙彼绉絺。
【组词】
绉絺
绉缩,使起折痕。
【引证】
五代·冯延己《谒金门》-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组词】
绉纹、 绉巴巴、 绉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