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4:55
“湖绉”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湖”和“绉”两个字组成。其中,“湖”通常指自然界中的湖泊,而“绉”则是一种织物的质地,指的是一种表面有细密皱纹的丝绸。因此,“湖绉”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类似于湖泊波纹的丝绸织物,具有细腻的皱纹和光泽。
在文学作品中,“湖绉”常用来形容细腻、柔美的丝绸,如“她身着一袭湖绉长裙,轻盈地在湖边漫步。”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纺织、服装设计等,可能会提及这种特殊的丝绸材质。
同义词:绉绸、绉纱、绉缎 反义词:平纹、素绸、素缎(这些词汇指的是表面没有皱纹的丝绸)
“湖绉”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湖”和“绉”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丝绸是**的重要出口商品,各种丝绸的名称也因此丰富多样,“湖绉”便是其中之一。
在**文化中,丝绸一直具有特殊的地位,象征着高贵和优雅。“湖绉”作为一种特殊的丝绸材质,常被用于制作传统服饰,如旗袍、汉服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致和传统美学。
“湖绉”这个词给人一种柔美、典雅的感觉,联想到湖面的波光粼粼和丝绸的细腻光泽。它让人想到古典美和东方韵味,是一种富有诗意的材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家传统丝绸店看到过湖绉制成的衣物,其细腻的质感和独特的光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材质的衣物不仅穿着舒适,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湖绉”:
湖绉轻舞,波光粼粼, 月下倩影,如梦如幻。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湖绉长裙的女子,在月光下的湖边漫步,湖面的波纹与丝绸的皱纹相映成趣。这样的场景不仅视觉上美丽,还能唤起一种宁静、优雅的听觉感受。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丝绸材质可能被称为“crepe”或“chiffon”,但“湖绉”这个词汇具有独特的**文化色彩,是中华丝绸文化的一个缩影。
通过对“湖绉”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材质的名称,更是一种文化和美学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
【湖】
(形声。从水,胡声。本义:陆地上聚积的大水体)。
湖泊,积水的大泊。
【引证】
《说文》-湖,大陂也。 、 《周礼·职方》。按:古言鸿隙大陂,言汪汪千顷陂,皆谓大池也。凡大泽蓄水,南方名曰湖。”-扬州浸有五湖。浸,川泽所仰以灌溉也。 、 《汉书·元帝纪》。注:“深水也。”-江海陂湖园池。 、 《国语·越语》-战于五湖。
【组词】
湖池、 湖胶、 湖埭、 湖海
2.
【绉】
细葛布。
【引证】
《说文》-绉,絺之细也。从糸,刍声。 、 《诗·鄘风·君子偕老》。传:“霑之靡者为绉。”-蒙彼绉絺。
【组词】
绉絺
绉缩,使起折痕。
【引证】
五代·冯延己《谒金门》-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组词】
绉纹、 绉巴巴、 绉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