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7:08
指山说磨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着山说磨,比喻说话不切实际,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言行不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文学作品中,指山说磨 常用来批评那些只会空谈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说话不切实际,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不足的专家或学者。
同义词:纸上谈兵、空谈理论、言过其实 反义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言行一致
指山说磨 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言行一致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批评不切实际言论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言行一致被视为一种美德。指山说磨** 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教育和职场环境中,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付诸实践。
指山说磨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空洞、不切实际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人,给人一种不靠谱的印象。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人们往往带有一定的讽刺和批评的意味。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事或朋友,他们总是提出各种宏伟的计划,但从未真正去实施。这时,我就会想到 指山说磨 这个成语,提醒他们要言行一致,将计划付诸实践。
在诗歌中,可以将 指山说磨 融入到对那些只会空谈的人的讽刺中:
指山说磨空谈兵,
纸上画饼梦难成。
言行若能合一处,
方显英雄真本领。
在视觉上,指山说磨 可以联想到一个人站在山前,手指着山,嘴里却在谈论磨石,形成一种滑稽而又讽刺的画面。在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夸夸其谈的声音,与实际行动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ll talk and no action",意思是指一个人只会说不会做。这个表达与 指山说磨 有相似的含义,都强调了言行不一的问题。
指山说磨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提醒我在表达和行动时要保持一致,避免空谈理论,注重实践。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注重言行一致,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何远打周折,指山说磨,拿人家来比奴一节,不是那样人。
1.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4.
【磨】
磨子。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以磨碎物亦曰磨。 、 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作牛便推磨。
【组词】
磨石、 磨心、 磨牛、 磨室、 电磨;水磨
碾轧土地。
【引证】
陈残云《香飘四季》-我们耕田磨地的女子,对个皮鞋托托响、油头油脸的香港人全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