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6:04
先农坛:先农坛是古代用于祭祀农神的场所,通常位于都城或重要城市的郊外。它是古代农业社会中重要的**和政治活动中心,用以祈求丰收和国家的安定繁荣。
先农坛一词源于古代的农业祭祀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功能和象征意义逐渐丰富,成为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古代社会,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因此祭祀农神的活动具有极高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先农坛不仅是场所,也是展示皇权和国家统一的重要舞台。
先农坛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和神秘,以及农业社会对自然的依赖和敬畏。它代表了古代人对丰收和安定生活的渴望。
在参观北京的天坛公园时,我曾亲眼见到先农坛的遗址,那里的宁静和历史的厚重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先农坛,古柏低语,诉说着千年的祈愿。”
想象一下,古老的钟声在先农坛上空回荡,伴随着祭祀的舞蹈和祈祷,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农业祭祀场所可能被称为“丰收节”或“感恩节”等,但先农坛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其在**文化中独树一帜。
先农坛不仅是古代的一个场所,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象征。了解先农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对于语言学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1.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2.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3.
【坛】
(形声。从土,亶(dǎn)声。本义: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除地曰场,曰墠,于墠筑土曰坛。坛无不墠,而墠有不坛。-坛,祭坛场也。 、 《书·金縢》。马注:“坛,土堂也。”-为三坛同墠。 、 《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 《公羊传·庄公十六年》-庄公升坛。 、 《史记·陈涉世家》-为坛而盟。
【组词】
坛宇、 坛兆、 坛域、 坛户、 坛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