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5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54:34
“先农”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位农业神祇,被认为是农业的始祖和保护神。在古代,每年都会举行祭祀先农的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农业的繁荣。
在文学作品中,“先农”可能被用来象征农业的重要性和对自然的敬畏。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传统文化或农业历史时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农业科学或历史学,研究古代农业实践和仪式时,“先农”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先农”一词源自古代对农业神的崇拜,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和象征逐渐丰富,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农业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先农”代表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对自然的依赖。在社会背景中,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农业的重视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先农”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田园风光和农业的辛勤劳动,带来一种对传统和自然的尊重和怀念。
在讨论**传统文化或农业历史时,我可能会使用“先农”这个词来表达对古代农业实践的尊重和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田野,先农的子孙耕作不息,金黄的麦浪翻滚,是对古老神祇的颂歌。”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农民在田间劳作,背景是古老的祭祀场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朴和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农业神祇如希腊的德墨忒尔(Demeter)和埃及的奥西里斯(Osiris),虽然具体形象和故事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农业和自然的崇拜。
“先农”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符号,也体现了对农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2.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