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6:29
“侠女”一词通常指的是具有侠义精神的女性。侠义精神是指那种行侠仗义、扶危济困、不畏强权、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侠女在传统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她们通常武艺高强,性格刚烈,行为举止带有浓厚的正义感和英雄主义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侠女”常被描绘为身怀绝技、智勇双全的角色,如金庸笔下的黄蓉、小龙女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来形容那些行为勇敢、乐于助人的女性。在专业领域,如武术或历史研究中,“侠女”可能被用来指代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女性侠客或侠义行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女侠”更侧重于武艺和侠义,“女英雄”则更广泛地指代在任何领域表现出色的女性,“女勇士”则强调勇敢和战斗力。反义词则代表了与侠女完全相反的负面形象。
“侠女”一词源自**古代的“侠”文化,这种文化强调个人品德和行为的高尚。随着时间的推移,“侠女”逐渐成为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常见角色,其形象也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而有所演变。
在**传统文化中,“侠女”代表了女性力量的正面形象,她们在男性主导的武侠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坚强。在现代社会,侠女的形象也被用来激励女性追求自我实现和正义。
提到“侠女”,我联想到的是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于挑战不公的女性形象。这种联想激发了我对正义和勇气的向往,也让我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女教师,她在面对学校的不公待遇时,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和同事的权益,她的行为让我想起了“侠女”的形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侠女”:
风起云涌间,侠女挥剑斩恶龙,
心怀正义,眼含星辰,
在黑暗中点亮希望之光。
想象一位侠女在月光下舞剑,她的身影在银色的光芒中显得格外矫健。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琵琶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而神秘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侠女”的角色可能是“女骑士”(Amazon)或“女战士”(Warrior Woman),她们同样代表了女性的力量和勇气,但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上有所不同。
“侠女”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文学和影视中的角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和正义感,这也是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不断追求的品质。
1.
【侠】
(形声。从人,夹声。本义:侠义)。
同本义。指见义勇为、肯舍己助人的性格、气质或行为。
【引证】
《说文》-俠,俜也。 、 《史记·游侠传》-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 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 《新唐书·刘义传》-刘义者,亦一节士。少放肆为侠行,因酒杀人亡命。 、 《儿女英雄传》-这十三妹是一位正气不过的侠女,你为何这等唐突他起来?
【组词】
侠奴、 侠情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